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我国饮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也是一种精妙的艺术,本身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学特征。一般认为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衡量这五个方面的共同标准即为“美”。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饮食的艺术魅力及境界,还表现在对饮食本身的精神超越。人们享受饮食艺术,但决不沉溺于其中,而是将饮食与情感、人格等生活艺术相结合,寻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在强调“民以食为天”的同时,对“一饭千金”“日食万钱”“饱食终日”的“酒囊饭袋”给予无情的鄙视,认为他们与“行尸走肉”无异。“吃”言“志”是中国饮食文化艺术魅力的另一方面,将饮食美味与饮食的内在精神追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享用中国饮食的艺术魅力。
一、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许多食物在加工烹饪之前,已经给人以美感,无论是内在的质味还是外在的形象,其自然形态都是美的。但这种自然美还需上升为艺术美,才能弥补自然美中的某些不足:经过烹饪加工以后,原来就美的食物会变得更美;原来某些方面还不够美的也变成了美的食品,这种食品除了具有自然美之外,还具备新的美的因素——艺术美。
以菜肴的味道而言,烹饪菜肴首先应当考虑原料的本味。人们常讲,笋有笋味、肉有肉味、鱼有鱼味,这就是说每一种原料都有自己特殊的滋味。南京菜肴就非常注重本味(即原汁原味)。一般菜肴他们大多是采取炖、焖等烹调方法,从而也造就了南京菜擅长炖焖的特色。过去,在一般的菜馆中,厨房内部设有焖笼、焖橱,一次就可以炖上二十个砂锅,出菜时可以同时出。在餐桌上揭开盖,香气弥漫堂口(餐厅),顾客不由食欲大振。我们称这种香为热香,它是菜肴的原汁原味散发出来的。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加工方面也很讲究。如切羊肉之砧,不可切鸡;煮鱼之锅,不可以煨肉等,目的就是使原料本味更纯。当然,南京菜也注重烹饪原料之间合理的搭配,从很多角度去考虑,如从营养角度,从一定的造型和色彩的角度等。其实这些和突出菜肴本味并没有什么根本的矛盾,关键是在于运用,搭配要合理,要能够使原料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例如,有一样很普通的“干菜炖樱桃肉”,这两种原料在一起搭配,正好起到了取长补短之效果。干菜缺乏脂肪,正好猪肉(猪肉的五花三层)脂肪丰富;猪肉缺乏一种清香,干菜正好补充香味。干菜由于吸收了猪肉中的脂肪而油润,猪肉又因脂肪被干菜吸收而不腻口,正好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而更加突出它们各自的本味。这也就是味道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获得了高度统一。自然美促进了艺术美的形成,而艺术美并没有损害自然美,反而使自然美得到更为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