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饮食文化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书写北京饮食文化史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是记载饮食文化的资料相对匮乏。尽管关于北京饮食的文献史料并不丰富和完备,引述时可能多有遗漏,但同样可以书写出一部内容丰富的北京饮食文化史,书写出北京饮食文化的厚重与深邃。因为北京饮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演进和发展的历程,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认真去理解和书写。
一、北京饮食文化的发生
“北京人”遗址处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距今70万—30万年,是最早生活在北京地区的原始人类。在北京猿人洞穴遗址从上到下还发现有四层深达6米,而且还埋有经火烧过的石块和骨头。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经化验是草木炭灰。遗物遗迹确凿地证明了北京猿人已经能控制和利用火了。
就饮食文化而言,北京猿人、“新洞人”和山顶洞人应该就是最早的燧人氏。火的发现与运用,使人类进化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新时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北京猿人乃至后来的“新洞人”和山顶洞人用火熟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端始于北京猿人、“新洞人”和山顶洞人。
1996年12月,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被称为“王府井人”,为距今约2.5万—2.4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存。遗址表明,当时北京山区的古人类已经逐渐走出山洞,进入了平原生活。东胡林人处在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1]北京地区的人类活动离开山洞,移居到平原台地上生活,这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东胡林人就生活在这个转变时期。东胡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自山顶洞人以来华北地区人类发展的一段空白,对人类尤其是北京人从山顶洞居住向平原居住演进提供了重大科研依据。因为在东胡林遗址发现了大量植物的种子,但是其中是否包含谷物,仍存在争议。农业的起源问题是国际考古界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所以一旦发现谷物,东胡林遗址的饮食文化史意义将更加凸显:北京地区古人类群体逐渐脱离原始形态,从专营采集、狩猎发展至渔牧、养殖业,极大地丰富了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