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四、巨蚌的传说与巨蚌的生存危机

字体:16+-

艾伯华早年曾指出民间故事类型第76型“娱蚌”故事要点:“(1)在一个地方睡着一个蚌。(2)它一活动,就要给整个地方带来巨大损失。(3)遵照一位仙人的建议,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进行歌舞表演,使蚌不能活动。”[1]而关于巨蚌传说中的核心角色——善良温柔、略显柔弱的美女形象,也早为民间故事所关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的408“三个橘仙”类型:“常常仅有Ⅵ部分和其他类型结合在一起。女主角从她的外衣或蚌壳里出现后为男主角做家务事。他开始怀疑,有一天躲起来偷看,就把她捉住了。”[2]注意到六朝时代《白水素女》以来,实际上,这种大蚌所化美女形象,成为这人们向往和平安定生活愿望的寄托。

三国时吴国万震撰写的《南洲异物志》称:“合浦有民,善游采珠,儿年十余,便教入水求珠。官禁民采珠,巧盗者蹲水底,剖蚌得好珠,吞之而出。”而更早些的东汉王充《论衡·率性篇》:也有“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璆珠,真玉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然而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琳皆真玉珠也。”

采珠工作的艰苦危险,在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较早予以陈述:

合浦产珠之地,名曰断望地,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里,池深不十丈。蜑人没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长绳系竹篮,携之以没。既拾蚌于篮,则振绳令舟人汲取之,没者亟浮就舟。不幸遇恶鱼,一缕之血浮于水面,舟人恸哭,知其已葬鱼腹也。亦有望恶鱼而急浮,至伤股断臂者。海中恶鱼,莫如刺纱,谓之鱼虎,蜑所甚忌也。蜑家自云:“海上珠池,若城郭然,其中光怪,不可向迩。常有怪物,哆口吐翕,固神灵之所护持。其中珠蚌,终古不可得者。蚌溢生于城郭之外,故可采耳。”所谓珠熟之年者,蚌溢生之多也。然珠生熟年,百不一二,耗年皆是也。珠熟之年,蜑家不善为价,冒死得之,尽为黠民以升酒斗粟,一易数两。既入其手,即分为品等铢两而卖之城中。又经数手乃至都下,其价递相倍蓰,至于不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