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乐之乐:关于作曲家和演绎者的笔记

彼岸的灯塔——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字体:16+-

曾读过一篇概论舒伯特生平的文字,看到这样一句:“当时(1812年)的舒伯特虽然只是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但对一生只有短短31年的他而言人生却已经走到一半而只剩下15年余的作曲岁月。”读来不胜唏嘘。舒伯特的一生应该说是彻底地不尽人意,就在31年的尾声,这位天才迸发出艺术生命的最强音:《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D.944[1]。

在这部作品中,势不可挡的推进力量与梦幻深处的思绪握手;古典与浪漫好像走到了一起,二者之间不再抗衡,不再瓦解,这部作品之后,也不再携手共进。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之后,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之前,没有哪部交响乐如此古典,又如此壮美和辉煌。

关于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我们需要明白它出现在怎样的位置上——一个最微妙的时间点:古典与浪漫主义的交汇早在贝多芬的时代就已开始,但音乐之“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交替却是在舒伯特身故(也没比贝多芬晚很久),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柏辽兹等人勃兴之时才宣告完成。《C大调交响曲》完成于舒伯特生命的最后一年,正处在那个时间点上,成为“古典”与“浪漫”之交替中最发人深省的交响曲。

欣赏《C大调交响曲》是一种奇妙的体验,那样的篇幅、那样的内容,舒曼不禁称之为“天堂般的长度”。他还说了一句著名的话:“谁要是不知道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乐,那就对舒伯特知道得太少了。”这句话始终没有过时。那么,“C大调”究竟揭示了怎样一位舒伯特?

气势磅礴,繁花似锦

舒伯特《C大调交响曲》是一部演奏时间在50分钟左右的大作,从交响曲之形式确立以来,除了贝多芬的“第九”,这大概是最长的一首交响曲了。作品的发展气韵贯通,音乐雄伟而不虚浮,英雄性与幻想性的东西往复其间,每一个乐章都贯穿着灵活巧妙且非常特别的节奏。舒伯特对于管乐器的运用是超前的,在通过圆号音响表现浪漫色彩方面,《C大调交响曲》走在了韦伯之前。当然还有长号及其他木管乐器,丰富的形象和色彩,覆盖或穿插于弦乐音响中,管乐演奏者的“独奏家”地位更突出了。这一切不仅为作品带来新奇的光彩,也对19世纪的交响曲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