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辉没有发表这样的断言。尽管《第三种像素》包含最新的科技,作品的方针不关乎什么世界宏愿。杨嘉辉在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作曲,承认自己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电脑游戏的粉丝。他于2007年获彭博新兴艺术家奖,得奖作品是一系列受任天堂Game Boy电脑游戏启发的视听设置。他的近作也经常包括游戏软件的音乐声响。
《第三种像素》追溯少年作曲家成长的心路历程,而这些游戏机声响—有一些更附有数码录像—当然也是观众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部分。来看演出的观众,大部分都是40岁或以下,所以他们对于在场听到的与看到的,肯定有所共鸣。
一个六重奏(长笛、黑管、中提琴、大提琴、钢琴与打击乐)经扩音后,与播放的录音同步进行。小组演出了13个短乐章。基本上,投影艺术家梅科拉·多森克(Mykola Dosenko)与杨振业的创作,追溯视觉媒体的历史:他们所展示的影像,从早期的数码动画到本地电视台采访童年的杨嘉辉。虽然录像与音乐演出好像没有根本性的直接关系,但投影绝对发挥了它们的作用。现场演出时的音效制作手法包括撞撞碰碰、拉拉锯锯,远远不同于音乐会中循规蹈矩的观众所惯听的韵律。这些录像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官,因此就算声音怪异,大家仍然投入。
到了最后,投影屏幕显示了杨嘉辉与他的朋友的通信电邮,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媒体如何披露骇人新闻,令现代生活丢失了应有的敏锐触觉。其中一封邮件是这样说的:“9·11事件后,只有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众人才会有所回应。”比如说,电视台现场直播香港旅客被杀害的场面。
上海大剧院上演《指环》
科隆歌剧院不是首个引进瓦格纳整套《指环》到中国的德国团队。那个荣耀属于纽伦堡国家歌剧院,2005年带着整套剧目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但是,安排了超过300位艺术家在上海“世博”时期参与演出的科隆歌剧院,却赢得一种另类的声誉:演出《指环》期间,竟然被中国的观众喝倒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