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

2004

字体:16+-

北京京剧院“生行七代话谭门”

李云迪首次亮相纽约

香港上演《参逊与达丽拉》

中国爱乐乐团的《卡门》

“国交”的《安魂曲》

……

北京京剧院“生行七代话谭门”

这些日子,中国建立了多个京剧院,而它们的名称也很相似,有点像当年苏维埃瓦解后出现多个类似名字的俄国交响乐团一样。在这种情况之下,表演团体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太熟悉行情的观众们,急需有经验又有品位的人指导一下。要不然,乱碰乱撞的话便很难找到真正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演出。香港艺术节过去几年邀请来的西方艺术项目虽然稍见逊色,可是在选择中国艺团方面,能为国际观众们提供高水平的制作。

本月初,香港艺术节把焦点放在程砚秋百年纪念上,展示了程派艺术对当今旦角的影响。本周末,香港艺术节转移视线,举办了连续两晚的演出,突现谭门150年来显赫的京剧艺术;这个家族的造诣可与美国百老汇和好莱坞代代相传的巴利摩尔(Barrymore)家族看齐。两个晚上的演出,包括谭门三代演员,演的全是著名折子戏。

虽然曲目设计以谭氏家族为主,但北京京剧院主办的这次演出,只要给对京剧陌生的观众提供多一点背景资料的话,绝对可以当作这门艺术入门的极佳剧目。首晚的演员包括功夫扎实的谭正岩(谭门第七代),在台上,这位年轻艺术家可谓挥洒自如。而第五代谭元寿在舞台上的庄重与自信,浓缩了这位76岁老生的艺术人生。

从唱功来说,第六代谭孝曾与他的夫人阎桂祥两人的演出,嗓子发音最为细腻。到了第二晚,折子戏剧目包括了《定军山·阳平关》两场经典,由三位谭门传人轮流演绎黄忠一角,突现了同一个角色的不同特征。

但是,在这个耀目的表层下面,谭门艺术展演也提出了不少疑惑:“**”导致这门传统艺术支离破碎,而谭氏家族得以幸存—竟可以把传统剧目重整—的确是令人赞叹的壮举。所以,对于来自国外、稍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观众,十分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当中缘由。可是,这些重要资料,在宣传单或节目册里,却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