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动态能力论:企业家的创新视角

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字体:16+-

自从Teece等(1997)正式提出企业动态能力以来,学者们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有学者利用企业动态能力这个工具研究其他相关问题。但正如Zahra等(2006)学者所批评的,由于企业动态能力的极度复杂性,有些问题仍然未被完全解释清楚,尤其是现有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缺乏可靠的实证性研究和测量手段。如用企业动态能力来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面临着能力“无限后退”(Infinite Regress)的困境。Collis(1994)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能力对于企业的价值》一文,提出质疑说,既然存在改变能力的能力,那么从逻辑上说就存在着改变能力的能力的一种能力,依此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着无限后退。当在能力的某个层次上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时,在高一层次上的能力分析会使得低层次上的分析无效,能力不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源泉。Collis(1994)关于能力的疑问为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对于企业动态能力到底由哪些要素组成,其绩效机制是什么,什么因素影响动态能力,通过什么路径进行构建,以及企业家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等,现有研究还没有清晰的解决,从而也就无法解答诸如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碎片如何转化为组织整体层面的动态能力等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在以下方面需要弥补。

3.2.1 企业动态能力的操作性、识别体系和激活机制研究

由于动态能力是一种企业应对变化、解决危机的一种或一组动态的能力集合,所以如何设计一组能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同时又反映企业动态能力内涵与本质的测量指标体系,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学者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现有反映企业动态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还未达成共识,动态能力结构维度的实证分析是未来研究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