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日制远程教学研究:“互联网+”时代中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创新模式

第一节 大山阻隔的“消失”,预示着一场教育革命的到来

字体:16+-

笔者坐飞机由康定返回成都那天,晴空万里,从飞机舷窗向外遥望,一座座矗立的高山,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绵延数百千米,奇伟壮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一座天然屏障,将生活在康巴高原狭谷中的康定人与外面的世界截然分开了。难怪2002年全日制远程教学开通之时,现为康定中学(简称康中)校长的陈军激动不已,他说:“直播式远程教学的开通,使地处偏远山区、康巴高原的康定中学学生也能原汁原味地同步聆听几百千米外四川一流的成都七中教师授课,享受百年名校的优秀教育资源。这就一下子缩短了地区和距离造成的差异,提升了康定中学课堂教学的品位。”[1]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康定中学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到过康定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到陈校长当时的激动心情。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澳大利亚住在沙漠里的一群师生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惊喜。2002年,澳大利亚一位叫马丁·多基马(Martin Dougiamas)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发出一个开放的平台——MOODLE(国内译为“魔灯”)。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讲义等数字资源,还可与教师在线互动、在线作业和测试,有效解决了沙漠中的学生乘飞机上学不便的问题。这一开放平台迅速普及,受到世界各国中小学师生的欢迎。有人甚至将“魔灯”的教育应用视为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的开端。

无论全日制远程教学,还是“魔灯”,背后无不透射出“互联网+”的光芒。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前几年我国企业界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有人认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高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也有人认为,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还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经济创新模式。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互联网+”正式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联通一切、融合创新。“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