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脉络
本书着重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其研究主要沿着四条脉络展开:第一条是国家政策线,以政策的演进为轴,反映了党和国家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追求和愿望,充分体现了目的性;第二条是理论创新线,以观念突破和教育教学变革为轴,充分反映创造性;第三条是实践突破线,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为轴,充分反映实效性;第四条是发展战略线,以前瞻性研究、超前谋划为轴,充分反映预见性。
(一)国家政策
1.“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政策的逻辑起点
21世纪初期,教育部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目标。然而,这一政策从何而来?其出台的背景及逻辑起点是什么?世界上有成功的经验吗?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理性分析和回答。
2.“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发展道路的形成
发展道路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来的。21世纪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我国教育开始了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折。对于实现这种战略转折最为困难的边远、民族地区教育来说,“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不二选择。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这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吗?在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国家需要破解哪些难题?
3.国家政策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国家政策的确立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是什么?优秀教师智慧能否输送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输送?信息化能否带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世界上没有成功案例,那么中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