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反共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显出其阶段性。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斗争、再认识的过程,但更本质地反映了美国当权者以反共主义为武器,争取世界领导地位进而称霸全球的过程。这中间不仅有严酷的斗争,也有理智的妥协与有限的合作。斗争中包含着妥协的因素,妥协中隐藏着尖锐的斗争。但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把握这种规律,对于正确执行社会主义外交路线,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交往和斗争中健康成长,对于发展世界进步与和平事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反共主义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之前。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为美国反共主义的疯狂性和过低估计共产主义生命力的狂妄性。
一方面,苏俄新政权的诞生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使美国的制度、意识形态、对外扩张的思想武器——“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神话一并受到了挑战。它恐惧、仇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美国历史学家F.杜勒斯指出,美国“在共产主义制度面前发抖”[131]。另一方面,它似乎又显得十分自信。威尔逊把自己看作是全世界道义的旗手,1918年1月抛出“世界和平纲领”十四点,以抵消苏俄“和平法令”对世界的影响;它坚持长达16年的拒不承认苏联的政策,是世界上最晚承认苏联的资本主义大国。尽管苏维埃俄国以及列宁本人多次表达与美国恢复与发展正常贸易关系的愿望,强调苏俄“决定与一切国家特别是美国达成协议”[132],美国却根本不予理睬。在这时,反共主义的疯狂性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性被不加掩饰地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看来,苏俄的陨落是指日可待的。美国的这种态度自然与它长期陶醉于“天然优越”的神话有关,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经济力量大大膨胀及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有关。相比之下,苏联由于经历了4年大战、3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经济惨遭破坏,1920—1921年,又发生了使3300万人面临饥饿死亡的大灾荒。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觉财大气粗,以为没有美国资本的援助,苏维埃国家终将垮台。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拒绝承认苏联的基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