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家族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的展示,也是人的气质、素养外化的体现。这些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元素,属于非智力的因素却胜过智力因素,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历史的进程有着更大的意义。性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的个人的品位或者格调,是每一个个体表现出的“社会特质”。史氏家族正直、率真的性格对于家族内部和社会都会有感染、熏陶、感召的正面作用和影响。比如:
(一)秉笔直书的史官品质
秉笔直书是中国史学思想的优秀传统,最著名的如董狐直笔,历来为史学家所推崇。史氏家族带有姓氏的遗传因素,遵循史官的责任在于执行左史记行、右史记言、秉笔直书的原则。从宗谱记载发现,史氏家族的子孙们一直保持着“秉直”这一良好的传统,培养了正直的性格。如,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崔杼杀逆”事件就与史氏有关。这一人所皆知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记载:六年初,“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于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1]在史氏家谱中对此作了更为详尽的记载:“春秋时,在鲁齐卫者最著。齐崔杼弑逆,太史守其官,以死者三人,南史闻其尽死,执简以往,左史传亟称之。”[2]这就是说,时人认为,齐国的崔杼另立齐景公如同杀了原有的齐庄公。为此,担任史官的齐太史就必须秉笔直书,齐太史当即被崔杼杀死;然后,接替哥哥太史职务的“其弟”,依然据实复书:“乙亥,崔杼弑庄公”,又被杀;继承齐太史职务的三弟不负众望,同样复书:“崔杼弑庄公”。崔杼仗势欺人,要他改写,并以死相威胁,齐太史坚持史官的原则,照书不改,又被杀;承袭齐太史职务的“少弟”依然如故要记上这一史实。崔杼以其三个兄长被杀的事实劝他改写,少弟说:“秉笔直书是史官的职责所在,失职而生,不如快死。”这时,南史拿着相关文书前往探望,崔杼无计可施,知道这已是不能掩盖的事实,只好作罢。这一事实说明,当时担任各国太史职务的史氏家族先祖们以秉笔直书的好风格受到人们的称赞。家谱中这一记载对于正史也算是一种重要补充。史氏家族先祖们的高尚品格也为以后史官做出榜样,是中国史学上立下的一个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