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建
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展开了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历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奴隶社会何时解体、封建社会何时建立这一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人民日报》1956年7月4日发表署名“江泉”的文章《关于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问题的讨论》,对这场大讨论进行总结和概括,文章称:关于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我国史学界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自西周开始,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西周封建论的代表人物是范文澜。(二)认为西周还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开端是春秋战国之交(或是秦汉之际)。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秦汉封建论的代表人物是侯外庐。(三)认为汉代也是奴隶社会,把奴隶制的下限定在东汉末或魏晋时代。汉魏之际封建论(又被称为魏晋封建论)的代表人物是尚钺和王仲荦。
我上大学时,孟祥才老师给我们讲中国通史先秦两汉史,讲到古史分期问题大讨论,有四种观点,实际上就是江泉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所述的观点。当时我对这种高屋建瓴式的总结甚为佩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又感觉非常自豪,因为这影响深远的三大观点(或四大观点),其中的一大观点魏晋封建论的代表人物王仲荦先生是我们山东大学历史系的,他的有关魏晋封建论的文章,就发表在山东大学主办的杂志《文史哲》上。
大学毕业后,我考取了王仲荦先生和郑佩欣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在《文史哲》编辑部工作。随着学术阅历的增加,我知道了魏晋封建论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何兹全先生。对王先生和何先生我都打心眼里敬重,并与二位先生多有接触,但从未听他们讲过关于魏晋封建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