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责怪教育体系,责怪拒绝、低估陌生事物的人类天性,还是责怪令人心烦意乱、关系错综、信息爆炸的社会,其结果都是一样:看似没人在倾听。
2011年12月的一篇文章——《倾听技巧:通向成功谈判的密钥》中的统计数字显示,未经培训的普通倾听者,可能只会明白和记住谈话内容的50%。48小时后,这一本来就不高的比例又降到25%。这意味着倾听者回想起的特定对话内容通常是不准确、不完整的。
什么会降低你的听力水平?我之前倾听时录过音,现在回想起来,我仍记得自己有无数次根本就没在听,或是跟对方争执,或是完全游离于对话之外。我通常的表现就是生气、激动、不耐烦、厌恶、有偏见或是急于想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这一点在成功法则八中将进一步讨论)。我知道,虽然我的身体在参与对话,但是我的内心和富有理解力、具有帮助作用的第三只耳朵却游离在对话之外。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我打过一个推销电话,但是我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因为我当时根本就没仔细听客户讲话。整个过程中,我收到许多暗示,暗示我如果想得到这份工作,应如何掌控谈话局势。然而我却始终不断地讲话、推销我的服务、显示我欣赏的销售技巧,我根本就没有聆听。当我得知自己没有得到那份工作的时候,我抵制住**,没有给自己随便找借口,而是询问潜在客户的意见。而那个电话也证实了一点,我内心已经深知的一点:我没有在倾听,而且代价惨重。
你能回想起类似的事情吗?当你事后清晰地回想起那些事时,你会承认你当时根本就没有配合对方的谈话,没有用三只耳朵倾听吗?
这里还有一个用三只耳朵倾听的例子:
去年,罗格斯大学国际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位硕士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来找我。她说,她的一些同学对她有些质疑,因为我的讲课方式是西方式的,**昂扬,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她,竟然能全身心参与,所以她的同学们就质疑我的课堂是否适合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应该告诉这位学生如何应对质疑。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我选择倾听,我全神贯注地倾听同学们的质疑对她造成的影响。最后她自己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她引用了埃莉诺·罗斯福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在那周的课堂上也曾说过:“没有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小看你;别人对你的看法并不能造就真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