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音说乐:当代中国音乐面面观

李六乙 巾帼英雄系列(2008)

字体:16+-

那天李六乙像狂风一般卷进北京的排练厅,演员们已经等了他好几个小时了。导演没有说声道歉,演员也没有介意。大家都知道,李六乙正忙着另外一个项目——中央芭蕾舞团的《牡丹亭》,项目此刻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踏入最令人关心的最后合成阶段。

导演一坐下来,演员立刻准备就绪,把已经排好的《梁红玉》段落演了一遍。虽然只看得出功架,听得出戏曲唱段,整台戏却一点儿都不平凡。看到的生动造型与场面,好像经好莱坞电影喜剧明星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过滤了一样。两位丑角的对白中,突然间提到贝克特(Beckett)的戈多(Godot)。另外一个演员对着鬼魂高声唱出类似京剧唱段的旋律,但是听清楚之后,才悟出这是电影《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

李六乙看着这个排练,有时展颜微笑,有时放声大笑。这种轻松的气氛,在他《巾帼英雄三部曲》的前两部中,却找不出来。三部曲将于今年5月31日开始进行为期三天的荷兰艺术节的揭幕演出。《穆桂英》里的“巾帼英雄”极为严肃地考虑,自己应否出征;《花木兰》缜密思量在战争结束后,“巾帼英雄”如何恢复自己的女儿身。将于6月2日在阿姆斯特丹做世界首演的《梁红玉》,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一出妙趣横生的喜剧。

“我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整套戏剧”,李六乙说道。三部曲的第一部,于2003年在北京首演,第二部则在翌年首演。“很多人齐心合力才能把这个项目完成,营造出来的效果,也与我一开始的构思很接近。戏剧的整体设计,就是我当年的想法。”

中国戏曲好像几百年来都没有间断过地被传承下来,但是与任何艺术媒介一样,它当然也经历过改革。从周信芳比较精致的“麒派”到样板戏,对演员的唱腔与造型的要求有所改变,更强调了人物性格。李六乙的理念更加接近前者,但是他的美学观点,却与他的前辈有半个世纪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