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开幕的贺绿汀音乐厅的舞台上,四位年轻弦乐手开始弹奏贝多芬早期四重奏的一个乐章。站在他们身后,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的,正是上海四重奏的成员。
“听来应该像一位宫廷里的女士”,中提琴手李宏刚趁着乐手停下来的时候说,“音乐显得优雅,但是,这不代表音乐不可以有多一点的活力”。
“试想,就像参加一个欧洲宫廷的大舞会”,小提琴手李伟刚补充道,“每一个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而大家都庄重地进场。虽然贝多芬自己不会是这样,可是当年他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一开始的这一段,不应该过分严肃。你要使听众感觉到舒适”。
学生们欣然接受提议,没有提出意见。而李氏兄弟也没有流露出一点儿不甘愿的心态:刚才提点学生的比喻,要是从前他们还是学生时说出来,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惊惶——或者直接的谴责。时代不断变迁,在今天的中国,速度尤其快。贝多芬这位长发老人曾经是被排斥的代表;可是到了现在,他却变成大家争着上前拥抱的对象。
在西方,贝多芬可能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回响了。但是在中国,这位作曲家,在音乐家的个人与专业的层面上,还占有相当意义。当上海四重奏计划20周年演出季的曲目时,没有选择勃拉姆斯或莫扎特,选中的却是贝多芬整套四重奏。四重奏成员们在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Montclair)以驻校艺术家身份演奏贝多芬;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中心也举办一系列演出,当然也演奏贝多芬。这一连串的演出,好像向外间宣布,上海四重奏这个组合成熟了。
但是,在中国,上海四重奏本年演出季的贝多芬曲目(上海北京演出各半),更具意义。因为某些贝多芬的四重奏曲目,在公开场合中很可能是“中国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