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马可·波罗》这个故事描述东西方灵**往的作曲家,刚刚离开华埠附近的寓所,现居住在比较时髦的苏豪区(SoHo)。这次移徙也算是一种隐喻。1997年至1998年乐季,也可称作“谭盾的乐季”。他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去年7月在香港首演;1998年5月份,他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执棒,领导美国作曲家乐团。谭盾自己也承认,这个乐季的高曝光率不是什么一朝一夕的胜利,只是时间上的凑巧罢了。歌剧《马可·波罗》今年年初赢得格拉威美耶古典音乐作曲大奖(Grawemayer Award),但作品是1990年早已委约的。谭盾与索尼唱片公司的独家作曲家指挥家合约,只不过源自他10年前与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交响乐团的合作。谭盾现在是该团的“创意节目策划指挥”(Conductor for Creative Programming)。
或者是天不作美,谭盾在国际乐坛最引人瞩目的首演曲目,竟不是他的一首主要的曲目。《交响曲1997》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的委约作品,参加演出的有马友友、管弦乐团、合唱团,还有中国古老的乐器编钟。但是,谭盾这位年轻的反叛者,或者说谭盾这位无惧的拓荒者,在这首作品里被掩盖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刻意在主题里包括了一些很明显的中国文化符号,如李白、《易经》和《茉莉花》这首民歌。交响曲也包含了西方世界的元素,比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作品戏剧性的**源自贝多芬,也引出交响曲的副题“天·地·人”。谭盾第一次跟马友友讨论这首委约作品的时候,大提琴家提到利用编钟的意见。这些已有24000年历史的铜铸编钟,在中国古代用于祭礼仪式,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套十二音阶铜钟。编钟是在1978年被发现的,一直以来,都被存放在博物馆里。
这个理念萌了芽,作品也就开始有些眉目。他去信给中国政府,再加上索尼雄厚的资金支持,编钟的运输才能安排好。谭盾假想,要是用儿童的歌声,就可以与古老的历史作一种平衡,而马友友就成为这两者的连接体。“在设计上,《交响曲1997》与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一样”,谭盾说,“我不是指音乐的听觉效果,而是音乐的用途。柴科夫斯基当年写的,是一首富政治色彩的作品(为了纪念俄国军队战胜拿破仑一役),但是几百年之后,当政治情况完全改变之后,我们还可以演奏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