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音说乐:当代中国音乐面面观

圣水——谭盾近期作品源源的灵性(2002)

字体:16+-

信不信由你,有时候,夺得奥斯卡奖,未必是好事。每当谭盾讨论音乐的灵性——我们可论证,自从克伦姆以后,无人能像谭盾一样,创造出这么超越尘世的音乐语言——往往在严肃的交谈之中,有人就会傻兮兮提问:“你不是《卧虎藏龙》那个人吗?”

说真的,谭盾创作洋溢轻飘的乐句,也创作接近土地的、富有人性的音乐。他写出每一刻无惧的实验音乐,也有另一刻故意模仿从前的音乐;作曲家灵性的一面,正与一个想卖最新产品给你的推销员平衡起来。一个是萨满,另一个是作秀演员。谭盾的这两个方面,从幼年时就已经在祭礼仪式与京剧演出中惯于共处。今天,这位45岁的作曲家兼指挥家穿梭在世界上最著名的舞台。但是,很多观众还是难以置信,这一个人,竟可以有两个相反但同样合理的特征。

“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灵性,什么是戏剧性,都有不同的见解”,谭盾说。到现在为止,他最富灵性的作品是《水之受难曲》(Water Passion According to Saint Matthew,亦称《复活之旅》),是斯图加特巴赫学会委约作品。当年学会邀请了四位作曲家创作四部作品,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对我来讲,灵性与戏剧是分不开的。《圣经》里面这个受难的故事吸引着我,是故事的戏剧性。佛祖的故事,甚至海顿的《创世记》都同样具有戏剧性。它们的情节发展,使我们的心跳加速。”

司马勤(以下简称“司马”):斯图加特委约的四首受难曲之中,除了您写了道教—佛教受难曲,还有德国人(里姆[Wolfgang Rihm])、犹太裔阿根廷人(格利约夫[Osvaldo Golijov])与一位俄国正统派女士(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作曲家们的背景虽有这么大的距离,他们之间却真的还有一些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