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民间叙事,民间叙事的相当一部分知识是民俗。对民间文学的叙事行为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困难的,就是研究它的情节单元结构,以及民众对情节单元结构的创造与加工过程,这类问题可以使用民间文艺学的方法去解决。此外,民俗事象本身也有内部结构,其中有些部分,如民俗的诗性风格与风格、民俗的表现技巧与内涵,也可以通过民间文艺学的方法去研究。在这些方面,当我们在研究民俗要素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研究民间叙事。不过,民间文艺学的分析方法只能发现这种民俗的结构,如诗性现象及其法则,却不能说明它们。因为与民俗最早发生关系的不是叙事文本,而是语言。但民俗和民间叙事有太多的相同任务、相同观念、相同想象、相同宗教信仰、相同仪式和相同风俗活动[11],这又使它们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地变化,生长和消亡。民俗学的研究要承认两者的相似性,又要认识两者的差别。不认识差别,完全用民间文艺学的方法去研究民俗,便会使民俗学的研究变成表面化的说明[12]。
怎样运用民俗学的方法研究民间叙事以及正确地使用民间文艺学的方法研究民俗?20世纪90年代以后,芬兰学派的民俗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一、民俗学研究与民间叙事研究的几个边界
(一)地理边界
芬兰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民间叙事文本中,经常可以发现一种民俗情结,就是民众对本土的土地权力和自然资源的谈论。在北欧,闪米人和挪威人近年为了国际项目开发本土矿产资源的问题还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冲突。冲突的主要一方坚决反对外来的合作项目在本国拦河筑坝建立水力发电站。北欧较早的民间故事已讲述过这种地理归属和自然资源权益的问题,但都用驯鹿人和当地农耕者之间的冲突故事来象征性地加以说明。其中的一个故事说,一位农夫想要在驯鹿人的山谷中定居,结果被诅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