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马街村位于豫西浅山区,距省会郑州143公里,北与金代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马丹阳寓居传道处汝州隔河相望,七八十岁的老说书艺人至今还记得这位马“祖师”。
马街村是一个宋代建寨的杂姓大村,以司、刘、孙三姓人口居多。三姓族长在村落事务中轮流坐庄,拍板决策,这个组织叫“三皇社”。据村中碑刻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司姓家族的致仕官员司士选任“三皇社”的社首,他曾出面协调书会的活动[6],又被选为书会的“会首”,从此司姓更负地方声望。书会的名称叫“三皇会”[7]。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马街村自治组织兼管书会的最早记录,据1985年统计,马街村共有1158户,4083人,但每年要接待来自河南省内和河北、陕西、山西、甘肃、湖北、安徽等省的说书艺人和听书者达20万~30万人[8]。马街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允许这些远道来客到各家各户随意落脚,从不收费。在村民接待户中,司姓后代的准备最为充分,开销也最为慷慨。主客相敬如宾,热闹的景象久盛不衰。
马街书会的会期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共三天。地点设在村中火神庙外的空地上。书会期间,民间艺人敬神祭祖,认师招徒,吹拉弹唱,结社亮书。书场内外,赛书赶会,万头攒动,群情沸腾。说书艺人中的技艺最高者被评为“书状元”。书状元的“写价”最高。一般艺人也大都能被“写”走。“写”是一种口头合同,由“写书人”和说书人签约,合同里讲定艺人会后要到其他某县、某村说书几天和报酬多少。写书人是被村民自发推举出来的当地懂行的中、老年人,是马街书会传承的重要媒介。从书会开场起,他们就在各个书棚之间转悠听书。被他们选中的说书人,可以代表某乡镇或村落群众的集体认可。签订合同的标志,是写书人拿走说书人的一件道具当作信物,等书会一散,他们就把说书人带回约定的地点继续说唱。从此那里不管是山区、矿区、平原还是市镇,说书人只能前往表演,不准反悔,这是几百年的规矩。当地人又把这一整套过程叫“写灯书”或“写戏”。它把艺人演出的“剧场”从马街书场扩大到千千万万普通的农民家庭,延伸到华北的无数山乡,显示了这种说唱活动在华北民间社会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