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学报发刊辞》的“例言”写道:“用理秘文,发扬幽潜,志古匡今,俾作箴砭,撰史篇”[1]。钩深致远,探赜索微,意在志古匡今,箴砭现实。可见,国粹派史学思想的核心是:通史致用。
国粹派通史致用思想的形成,固然与上述他们对史学功能的认识有关,但以下的因素,也至关重要:
首先,是出自他们对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体认。国粹派认为,中国史学肇端于上古史官。在上古,尊人鬼,故崇先例;奉先例为法仪,载之文字,谓之“法”、“书”、“礼”。其事便是史职。掌其职者,谓之太史、卿大夫。有官才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才有书,故官守其书。“是则史也者,掌一代之学者也。一代之学,即一国政教之本……史为一代盛衰之所系,即为一代学术之总归”[2]。这即是说,不仅史为中国学术肇端之府,且官师合一、学用统一,一开始便形成了中国史学及全部学术的特点与优点。所以,所谓《六经》,就是先王的政典、史官的实录。先秦九流并起,共出史官。诸子承《六经》余绪,各成一家之学,即各成一家之史。诸子之史,“派别虽殊,而究之皆规切时弊,以致实用”[3]。迄汉代司马迁著《史记》,倡言“究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国史学的发展虽经历了由“史”变“经”,复由“经”变“史”的转换,但其通史致用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国粹派对先秦史学流变的见解,具有多大的科学性,是另一问题;但从司马迁著《史记》,力倡“通古今之变”,到司马光撰《资治通鉴》,申言“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4],中国史学无疑是形成了自己通史致用的优良传统。国粹派体认这一点,并没有错,其孜孜以“志古匡今,俾作箴砭”为治史的圭臬,也应当说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