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入到这一关系之中。第一,政治影响文学;第二,文学介入政治;第三,文学远离政治(文学自律)。
1.政治影响文学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构关系中,虽然文学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两者均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是,由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政治往往集中体现了该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在整个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政治都居于主导地位。这样,政治影响文学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党对文学的影响。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为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产生了自觉地代表和维护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政党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在组织和发展本阶级的事业时,对于能够广泛影响群众思想感情的文学不会不闻不问。相反,它一定要努力发展本阶级的文学,为本阶级总的事业服务,并对敌对阶级的文学采取反对态度。这样,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往往会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明确指出:“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1]这样,文学便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政党影响文学的情况由此略见一斑。
第二,政策对文学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是政治对文学的具体要求,而由于政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文艺政策常常带有强制性。比如,在中国,当毛泽东的《讲话》最终被抽演成“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之后,它已经成为一种文艺政策。因此,在毛泽东时代,作家艺术家必须遵循这种政策,并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创作。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创作失误,都可以在这种政策的导向和影响中找到某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