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说面面观·圆型人物和扁型人物(节选)(E.M.福斯特)
我们可以把人物分成两类:扁型人物和圆型人物。
扁型人物在17世纪被人叫作“体液性人物”[1],现在他们有时被称作“类型性人物”,有时又被称作“漫画式人物”。这个类型里的那些性质最最纯粹的人物,是作者围绕着一个单独的概念或者素质创造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言行表现出一个以上的概念或者素质的话,他们就会让人发现,其形象正处在朝圆型发展的那条曲线的起点。真正的扁型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例如“我永远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这就是米考伯太太[2]。她说她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她确实没有抛弃他——这句话把她一生的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
[……]
扁型人物的一大优点是:不管他们在小说里的什么地方出现,都能让读者一眼就认出来——读者用的是感情之眼,不是用只会注意人物的姓名重复出现的那双视觉之眼。在俄国小说里,难得出现扁型人物,他们一旦出现,就会对整部小说产生明显的好处。小说家若能全力以赴一举而毕全功,那是一个方便的手段,而扁型人物就对他非常有用。他们从来不需要作者重新介绍,从来不会逃之夭夭,从来不需要作者寻觅使之得以有所发展的时机,也不需为他们提供属于他们自个儿的情调,他们恍若预先定好了尺寸、炯炯发光的一个个小小的圆盘,像筹码一样,在茫茫的空间或者星辰之间,非常惬意地任人推来搡去。
扁型人物的第二个优点是:读者容易在事后把他们回想起来。他们在读者的记忆里历久常新,因为他们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他们历经坎坷,却依然故我。这一特征使读者回想起来深感宽慰。而且,把这些扁型人物创造出来的那本小说,纵或会在读者的头脑里变得印象淡薄,这个特征却仍然会使那些人物本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留在读者的心里。……我们全都向往永恒,即使世情练达之士也在所难免。而对于那些天真纯朴的人来说,把一件艺术品创造出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要使它永垂不朽。我们都希望文学作品传诸后世,成为让人逃避现实的庇护之所,都希望作品里的人物历久常新、始终如一,于是扁型人物往往就得以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