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

三、文学写作与人类的原型经验

字体:16+-

文学写作是发生在作家个体心灵世界的事件,但是文学作品总是属于整个人类。那些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为全人类所欣赏和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揭示了人类千万年来共同的精神事件及其过程,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最深层的精神联系。如果用原型理论的术语来说,这些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原型经验。

弗洛伊德曾在《创作家与白日梦》的结尾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将这一理论萌芽发展为原型心理学派的是弗洛伊德的弟子、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文学原型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加拿大学者诺思莱普·弗莱)。荣格认为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指个人曾经意识到的,但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它由各种情结构成,如童年创伤情结、母爱缺失情结、贫困情结等。这些情结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密切相关,不具有普遍性。集体无意识则是个人从未意识到其存在的、完全得自于遗传的心理层次,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所谓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构形式。在荣格看来,人类的祖先曾经经历过许多反复出现的精神事件,这些精神事件所凝结成的心理体验,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并未消失,它们以原始意象即原型的形式,世世代代相继流传,并以大脑解剖学上的遗传结构保留在后人的头脑中。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同样的路线。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先前那样在宽阔然而清浅的溪流中漫淌。”[1]作为集体无意识结构形式的原型就是祖先反复体验过的精神模式在我们心灵上的积淀物,是“种族记忆”。“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吸引、压倒并且与此同时提升了他正在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