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字体:16+-

一、诗论[1](钟惺)

《诗》[2],活物也。游、夏[3]以后,自汉至宋,无不说《诗》者,不必皆有当于《诗》,[4]而皆可以说《诗》。其皆可以说《诗》者,即在不必皆有当于《诗》之中。非说《诗》者之能如是,而《诗》之为物,不能不如是也。

何以明之?孔子,亲删《诗》者也。[5]而七十子之徒,[6]亲受《诗》于孔子而学之者也。以至春秋列国大夫,与孔子删《诗》之时不甚先后而闻且见之者也;[7]以至韩婴,汉儒之能为《诗》者也。[8]且读孔子及其弟子之所引《诗》,列国盟会、聘享之所赋《诗》,与韩氏之所传《诗》者,其事其文其义不有与《诗》之本事、本文、本义绝不相蒙,而引之、赋之[9]、传之[10]者乎?既引之,既赋之,既传之,又觉与《诗》之事之文之义,未尝不合也。其故何也?夫《诗》,取断章者也。[11]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12]此无所予,而彼取之。[13]说《诗》者盈天下,达于后世,屡迁数变,而《诗》不知;而《诗》固已明矣,而《诗》固已行矣。然而《诗》之为《诗》自如也,此《诗》之所以为经也。[14]今或是汉儒而非宋,是宋而非汉,非汉与宋而是己说,则是其意以为《诗》之指归,尽于汉与宋与己说也,岂不隘且固哉?

汉儒说《诗》据《小序》[15],每一诗必欲指一人一事实之。考亭[16]儒者,虚而慎,宁无其人、无其事而不敢传疑,故尽废卜《序》[17]不用。然考亭所间指为一人一事者,又未必信也。考亭注有近滞者、近痴者、近疏者、近累者、近肤者、近迂者,[18]考亭之意:非以为《诗》尽于吾之注,即考亭自为说《诗》,恐亦不尽于考亭之注也。凡以为最下者,先分其章句,明其训诂,若曰:“有进于是者,神而明之,引而伸之,而吾不敢以吾之注,画天下之为《诗》者也。”[19]故古之制礼者,从极不肖立想,[20]而贤者听之。解经者从极愚立想,而明者听之。今以其立想之处,遂认为究极之地,可乎?国家立《诗》于学官,以考亭注为主,[21]其亦曰:有进于是者,神而明之,引而伸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