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

刀锋边上的青春——唱片里的拉宾

字体:16+-

谁不迷恋于拉宾的琴声?谁不叹息于拉宾的人生?

拉宾少时,跟纽约爱乐任乐手的父亲学琴,后入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师从加拉米安。1947年11岁时公开演出,很快登上卡耐基音乐厅。50年代,其神童之誉轰动一时。60年代后基本告别录音室,1972年1月19日离世。他的死,跟他的导致平衡机能丧失的服药史有关,虽然其师加拉米安曾经公开表示拉宾已经戒毒很久了。拉宾唱片寥寥。90年代EMI出的6张套拉宾纪念集,把他不同时间演奏的两个帕格尼尼第一协奏曲、圣-桑《引子与回旋》收在一起,得到EMI如此眷顾,一是拉宾的录音实在稀少,一是他的演奏实在精彩到难以取舍,再一个就是纪念的意义高于一切—他生命后期的种种,放在“垮掉一代”的大背景里也许不算什么,但在20世纪渐行渐远的今天,把他放进小提琴家群像里来审视,特别是当他置身于普遍高寿的殿堂级大师群像里,他短暂的一生和他神助一般的有限录音,便提升了他的独特。

小提琴的技巧向来有硬软之分,成名成家的除了鹤立鸡群者,硬技巧相差并不大,但软技巧—音色和乐句的呼吸之别就复杂了,打动人的其实是软技巧。拉宾的音色有夺人心魄的甘美,其甘美下蕴藏的力度,让那琴声具备一种刀锋般的穿透力,而那甘美因为兼有这穿透力,便化为旷野里升起的一种诗化踪迹。

拉宾的乐句呼吸处理最值得称道,这里包含了右手运弓的技术问题,也包含了音乐节奏把握的天性,不同人对乐句拍子的理解不同,拉宾的音乐理念里,拍子必须足够到位,呼吸必须足够深入,这是他手中流出惊人之句的关键。如果拉宾对录音有特殊的爱好,他完全有条件把所有的小提琴名作掀翻,让它们唱出新意。遗憾的是,他并未能跨过人生那道坎儿,进入“后神童”的宽阔地带,他的成就因为闪亮时间的短促而永远停留在了“青春做伴”的层面之上,在别人,这只是个阶段性亮色,在他,则成了永久的标志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