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阿本德洛特之名,是在德国唱片公司(Deutsche Schallplatten)日版的唱片里。那是2002年年初,坊间出现了一大批前东德音乐家演出的片子,其中一个神色严峻的老头照片作封面的占据了半壁江山。当时,自认为对德奥指挥诸神已能如数家珍,却不料半途杀出一员陌生的威严老将,麾下尚有苏依特纳、克格尔、科赫一干人马,殿后的是马舒尔,等查清阿本德洛特的履历再杀回碟市,他的唱片尚存8种,于是全数拿下。现在想想,错失两德统一之时吞枪自尽的克格尔的几张,也许是个遗憾,此是后话。阿本德洛特的名字后来陆续出现在法国TAHRA唱片公司(以下简称TAHRA)等公司的目录里,累计发行种类数已在30种以上。
赫尔曼·阿本德洛特(1883—1956)生于法兰克福,1918年任科隆歌剧院总监到40年代任格万特豪斯乐团指挥,还相继身兼另外三职——科隆、莱比锡和魏玛音乐学院院长。战时的1943、1944两年,他出任拜鲁伊特音乐节指挥,能身居此职而未与纳粹上层过从甚密乃至日后授人以柄,其处世洞见非同寻常。1949年他开始担任莱比锡广播乐团指挥,直到去世,他的唱片大多是这个时间段的录音,其合作对象,尚有柏林广播乐团。“冷战”时代,他被公推为东德官方的音乐权威,出席一系列东方阵营的盛会,在“布拉格之春”,他奉献了贝多芬;在莫斯科,他又成为第一个到访的东德指挥家。他在西方的被遗忘,一是由于处境闭塞,二是因为没有活到录音技术飞跃的六七十年代。
贝多芬,晦暗日子里的特别需要
严宝瑜先生曾经写道,“我有幸见过阿本德洛特,那是1955年圣诞晚,我们莱比锡大学日耳曼语文系的留学生被语言学家弗林克斯邀请到他家中,我们唱了一个陕北民歌‘还乡河’,引来了一个面色和善的邻居老头,他就是阿本德洛特,他要我们把歌词内容译给他听。我问到纳粹时期德国人的音乐生活,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回答,‘那个晦暗的日子里,人们特别需要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