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二、“也”和“兮”

字体:16+-

“也”是一个与“矣”相对的语气词,关于“矣”“也”的区别,学界观点基本相同,此处引王力的一句话略加说明:“如果说‘也’是静态的描写的话,那么,‘矣’字就是动态的叙述,它告诉人们一种新的情况。”[10]“也”的本义《说文》有一个注解:“也,**也”,语气词的用法是假借而来的,在出土的古文字中或作“施”,或作“殹”[11]。如:

(13)寡人闻之,事少如长,事愚如智,此易言而难行施。(中山王鼎)

(14)则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施。(中山王壶)

(15)……礼使介老将之,以自救殹。(诅楚文)

(16)燔坠事,虽无会符,行殹。(新郪虎符)

句末语气词“也”可以位于小句末,表提顿语气,兼有话题标记功能。如:

(17)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

(18)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也可位于整个句子末,表静态的判断或确认。如:

(1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论语·宪问》)

(20)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庄子·天地》)

间或也有“矣”“也”混用的。如:

(21)有天下之美声色于此,不义则不听弗视也。有天下之美(臭)味于此,不义则弗求弗食也。居而不间尊长者,不义则弗为之矣。(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

“兮”一般也认为是记音字,其语气如杨伯峻所说:“或在句中表停顿;或在句末,歌唱时起舒缓迟延作用。”[12]李先耕认为《诗经》中的“兮”字主要是用深长的拖腔来吟咏诗人情绪的激动或兴奋,即主要是一个咏叹词[13]。“兮”字的使用确实能使诗歌韵味悠长、易于将诗人那种深长而又激愤的心情烘托出来。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