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第五节 战国末至汉初语气词系统[1]

字体:16+-

一、考察范围及语料的选取

出土文献包括:睡虎地秦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包括甲本乙本《老子》及卷后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银雀山汉简;传世文献包括:《荀子》《韩非子》《六韬》《吕氏春秋》《公羊传》《谷梁传》《黄帝内经》(《灵枢经》部分)《新语》《新书》《春秋繁露》《淮南子》《大戴礼记》《史记》(《本纪》部分)。

从殷商至西汉时间跨度非常大,达数千年,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语料库。语气词在这一时段内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逐渐规范的过程,因而如何在共时平面上展示这一时期各语气词的使用特点及语气词系统整体特征,语料的选取是其关键。我们选取这16种文献资料基于如下几方面考虑:① 语气词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经历了战国初中期的发展,到战国末西汉初,上古汉语中主要的语气词都已发展成熟、定型,因而我们将考察的范围定在这一时段。② 上述语料包括史书、诸子作品、兵书、医书、法律等各方面,都是战国末至西汉初较有代表性的语料,其中以《荀子》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一些资料最早,以《史记》最晚。③ 以上语料的时间间隔在200年以内,相对于上古汉语数千年的历史,将其中较稳定的一个时段放在一个共时平面上考察具有完全可行性;上古汉语语气词大多都经历了一个衍生、发展、繁盛的过程,如果不区分时间层次,对它们的使用频率和在系统中地位的分析就可能失于准确。④ 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内经》和《史记》我们都只选取了部分语料,主要是因为字数太多,不容易处理,另外因为选取的这些部分大致可以代表其整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