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语气词“时”产生于魏晋时期。如:
(1)若为众生演说法时,应先称扬佛之神德。(姚秦·鸠摩罗什《佛说华手经》卷七)
(2)若失火时,若见虎狼师子猛害之兽,若见欲来级其头者,若见父母丧亡兄弟姊妹及诸亲友知识死者,见如是等种种愁苦之事,不惊不怖,亦不忧恼。(后秦·鸠摩罗什《大智度论》卷七十六)
(3)若夜坐时,作月光想;若昼坐时,作日光想。(姚秦·鸠摩罗什《禅祕要法经》卷上)
例(1)“若为众生演说法时”指的是一种泛时的行为,即等于“若为众生演说法”,“时”的时间义非常弱。例(2)“若失火时”单从字面看,似乎既可以理解为“如果失火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如果失火”,但是句末说“如是等种种愁苦之事”,则可知“若失火时”指的是“失火”这一事件,而非“失火的时候”,因而此句“时”的时间义已经彻底丧失。例(3)“若夜坐时”“若昼坐时”都指“夜坐”“昼坐”这一动作,而非时间。
假设语气词“时”产生的标志就是一些“(若)VP时”等于“(若)VP”,而非“VP之时”。魏晋时期的假设语气词用例非常少,且全部出现于译经;南北朝时期用例有所增加,不过还主要限于译经。如:
(4)若无佛时,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有诸五通学仙之徒。(元魏·慧觉《贤愚经》卷五)
(5)太子若出城北门时,唯愿诸天,勿复现于不吉祥事复令我子心生忧恼。既心愿已,遂敕御者,太子若出,当令乘马使得四望见诸人民光丽庄饰。(刘宋·求那跋陀罗《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
例(4)“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明显说的不是“没有辟支佛的时候”而是“假使没有辟支佛”。例(5)“太子若出城北门时”与“太子若出”对举,可以看出“时”的时间义已经极弱,而假设意味却很浓,删除了也不影响语义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