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汉译经中的“时”还是时间名词
中土文献与译经在词汇、语法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已经是学界共识,在“时”的使用上差异更是明显。龙国富认为假设语气词“时”在东汉时已经出现,译经中共13例[4]。此处转举数例如下:
(6)若所有比丘过世时,从如来无所着正觉……若所有比丘从后世来者,从如来无所着正觉。(东汉·安世高《佛说四谛经》[5])
(7)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思惟十二因缘不可尽。(东汉·支娄迦谶《道行般若经》卷九)
(8)佛语须菩萨:“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思惟视十二因缘不可尽。”(东汉·支娄迦谶《道行般若经》卷九)
(9)若王乘时,一日之中,周遍天下。(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修行本起经》卷上)
从上举用例来看,东汉译经中的“时”确实可以使用在表假设的未然语境中。例(6)中前面使用“若……时”,后面使用“若……者”,前后文“时”“者”对举。不过客观地说,对举并不能证明“时”就是假设语气词,只能说明“若……时”和“若……者”的功能大致相近。例(7)和例(8)是同一章的上下文,例(7)前有假设连词“若”,例(8)无,“时”的未然语境也是很显然的。例(9)也是假设的未然语境。
上举各例“时”是否就是假设语气词呢?恐怕未必,上面数例“时”仍然具有一定的时间义,一个显然的特征就是都可以用“的时候”替换,我们检视了龙国富所举其他用例,也都可以用“的时候”替换,也就是说,它们表达的仍是时间义,不过是一种未然的时间,加上前有假设连词,因而时间义有所淡化,龙国富将上面数例“时”分析为假设语气词也正在此。
时间范畴和语气范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而语气却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附着在语句上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我们认为判定“时”是不是语气词,一个显性的标志就是它是否具有时间义,有则是时间名词,无就是语气词。据此,我们认为东汉译经中的“时”仍是时间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