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二、语料的内部差异

字体:16+-

虽然这些文献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大致反映出南北朝末期的语气词概貌,但是,作为单个的个体,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中土文献与译经上,就是中土文献内部、译经内部,语气词的使用也存在差异。换言之,不同内容、语体、作者风格等,都会影响语气词的使用。因此,在对这一时段语气词系统进行描写之前,先来看看所选取语料的内部差异(见表3-2)。

表3-2 语料的内部差异

续表

从表3-2可知,我们所选取的语料中,语气词的总体出现频率为7.59‰,不过很显然,不同文献中语气词出现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比如《文心雕龙》达到了20.29‰,而《杂阿含经》只有2.65‰。为什么文言程度更高的《文心雕龙》语气词的使用频率反而远远高于《杂阿含经》及其他文献呢?原因在于,《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矣”和“也”,这属于典型的文言语气词,这些典型的文言语气词在口语中正在逐渐萎缩,因此,同为中土文献的《世说新语》,因为口语程度较高,“矣”和“也”的使用频率反而远远不如《文心雕龙》了。《水经注》中“矣”和“也”较多,也缘于此。

在第二章,我们统计的“战国末至汉初”这一时段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为20.58‰。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语气词在口语中逐渐萎缩;同时,一些新兴语气词的使用还没有大量扩展开来(比如“不”“时”等),导致这一时期的语气词使用频率远不如上一时期。就是新兴语气词“不”“时”等,也体现出明显的语体差异,中土文中献只有口语程度较高的《世说新语》出现了不少“不”,“时”更是只见于译经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土文献与佛教译经在语气词使用上的差异,特列表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