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言文脱节非常严重,总的来说,中土文献的文言色彩较浓厚,特别像《文心雕龙》这样的文人作品更是如此,《世说新语》《殷芸小说》等的口语色彩较多,中间大量的对话更完全是当时的口语。译经为混合语体,口语色彩非常明显。中土文献与译经在语体、词汇方面虽然还没有完全脱节,但是已经反映出诸多差异,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语气词的使用特色,特将每个语气词在中土文献及译经中的用例数都标注在总次数后面。
(一)矣
共1646例(1628∶18,指中土文献与译经中数量之比,后同)。可以出现于陈述句、感叹句、反诘句等。
1.陈述句(1587例)
(1)民命不存,国则灭矣。(《贤愚经》卷八)
(2)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世说新语·识鉴》)
“矣”的语气义自上古以来没有什么变化,主要仍表动态的陈述语气(现时相关性)。偶尔也有用于静态陈述句的。如:
(3)(庾稚恭)亲援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世说新语·豪爽》)
2.感叹句、反诘句等(59例)
(4)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世说新语·赏誉》)
(5)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文心雕龙·风骨》)
“矣”中土文献中的用例远多于译经,而在中土文献中口语色彩较浓、对话语体较多的《世说新语》《殷芸小说》《后汉书》等文献中“矣”的使用又要少于主要为叙述语体的《水经注》《齐民要术》等,这表明“矣”作为一个文言语气词,在口语中的使用在逐渐萎缩。
(二)也
共6726例(6344∶382)。表确认、判定语气,主要出现于静态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反诘句中;也可出现于动态的陈述句,表现时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