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五代是否存在一个语气词“着(著)”
先来看几个例句。
(1)井中水满钱尽,遣我出著。(《敦煌变文·舜子变》)
(2)裴尚书休为谏议大夫,形质短小。诸舍人戏之曰:“如此短,何得向上立?”裴对曰:“若怪即曳向下著。”(唐·赵璘《因话录》卷五)
(3)师唤沙弥,沙弥应喏,师云:“添净瓶水著。”(《祖堂集》卷五)
吕叔湘认为这类“著(着)”是语气词[12],语气义为:“宣达发言者之意志,而尤以加诸彼方,以影响其行为为其主要作用”;吴福祥概括为“命令、劝勉语气”[13]。
乔全生却认为上面各例“着”不是语气词,而是表持续义的动态助词,其基本观点为:① 不论哪种结构(“VX着”或“V着X”),“着”在表达“体”的范畴上并无根本对立,位于陈述语气里的“着”表示动作已经、正在进行、持续,位于祈使语气里的“着”表示动作马上、将要进行、持续;“着”都表示动词的状态。② 将唐宋以来的“着”及其变体看成句末语气词,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确切用现代汉语的一个或几个句末语气词替换[14]。
我们认为乔全生的观点并不足以否定唐以来祈使语气词“着”的存在,因为这一时期的“着”还可以出现在否定句中,“着”明显不带有持续义。如:
(4)此是左掩右移(夷)阵,见前面津口红旗,下面总是鹿巷,李(里)有硇勾搭索,不得打著,切须既(记)当!(《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
又如:
(5)祭山云:“雪峰打二十捧,推向屎坑里著。”(《祖堂集》卷七)
(6)师唤沙弥:“拽出这个死尸著。”(《祖堂集》卷十六)
上两例动词后都有表趋向的“向”和“出”,并且“VX着”也不能变换为“V着X”,“着”自然难以再看作是动态助词。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