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气词“里”[2]
(一)晚唐五代的语气词“里”
语气词“里”[3]在晚唐五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用例。如:
(1)一头训诲交(教)仁义,一伴求婚嘱作媒。佛向经中说着里,依文便请唱将来。(《敦煌变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
(2)后明皇帝幸蜀,至中路,曰:“岧郎亦一遍到此来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正编)
(3)若是某甲,不得在这里虚过一生,因此大众总装里。(《祖堂集》卷八)
上面三例“里”都表申明、强调语气,同时又略带一点夸张意味,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呢”。比较例(1)与下例(4):
(4)三年乳哺犹为可,十月怀担苦莫裁。佛向经中亲自说,道如何擎重担也唱将来。(《敦煌变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
例(1)和例(4)出于同一篇变文,例(1)作“佛向经中说着里”、例(4)作“佛向经中亲自说”,两句大意相差无几,区别在于语气词“里”的有无。《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乃为宣讲父母恩情的变文,一般是叙述一段而后唱一段,每段最后多有“……唱将来”这样的字眼。“佛向经中说着里”的“里”表申明、强调语气:佛也知道父母的苦和累啊;“佛向经中亲自说”中没有语气词“里”,不过却有副词“亲自”。
项楚说道:“里:语气词,即后世之‘哩’、‘呢’。《祖堂集》卷六《投子和尚》:‘赵州云:若与麽,和尚来时,莫向他说纳僧在里。’《新编分门古今事类》卷二《岧郎似我》:至中路,曰:岧郎一度到此来里。”[4]
(二)形成过程及机制
语气词“里”在晚唐五代用例不多,入宋以来出现了其他变体字如“俚”“哩”等,并有较多用例,关于“里”在宋代以后的发展演变,学界多有讨论,至于语气词“里”的形成过程及机制,目前讨论极少。太田辰夫推测来源于表处所、方位的名词“里”,并说与上古汉语的“焉”类似[5]。太田氏的观点后来得到吴福祥、孙锡信等的赞同,吴福祥曾举了如下一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