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二、语气词“後”

字体:16+-

“後”也是在晚唐五代新产生的一个语气词,用例不多,兼有假设和停顿语气功能。张相是较早提及“後”这一用法的:“後,犹‘呵’或‘啊’也,王周《问春》诗:‘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後为谁归?’‘後’字为语气间歇之用,犹云‘为甚来呵又为甚归去也。’王为五代时人……《董西厢》一:‘说谎後,小人图甚麽?’又:‘若不与後,而今没这本话说。’此为张生借厢时之说书人之口气,言假若西厢不借与张生呵,那是根本取消,连这本《西厢记》也没有了……‘是人後,疾忙快分说,是鬼後,应速灭。’按王实甫《西厢》四之四,此四语承用《董西厢》原文,两‘後’字均作‘呵’字,益可证‘後’字即‘呵’也……以上所述各‘後’字,总之均相当于‘呵’或‘啊’也,字亦作‘后’。”[15]可以看到,张相对语气词“後”的语气功能“假设”“停顿”概括得极为准确,同时也谈到了“後”后来演变为“呵”这一事实。

(一)形成过程及机制

孙锡信认为语气词“後”是在晚唐五代从方位词“後”虚化而来[16];江蓝生却指出是由于时间词“後”使用在未然语境中,逐渐带有假设语气,并慢慢演变为假设助词,稍后又衍生出停顿语气的[17]。江蓝生的观点极为精当。追根溯源,虽然时间词“後”也源于方位词“後”,方位词、时间词、语气词“後”都是一根藤上的瓜,但是语气词“後”却与方位词“後”没有直接的演变关系。

时间词“後”先秦就产生了,一般接在动词性结构之后构成“VP後”,“後”为中心语,因而也可以变换成“VP之後”。“VP後”最初大多用于已然语境,表具体的时点或时段,如“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但是入唐以来,“後”开始较多使用在未然和将然语境中。唐诗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