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第二节 前人之研究:成绩、不足与当前研究的课题

字体:16+-

一、《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气词研究

注重虚词研究向来是中国语文学的传统,自汉以降,有关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可谓不多,作为虚词一类的语气词自然也不例外。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如是训释:“矣,语已词也。”“只,语已词也。”“乎,语之余也。”“哉,言之间也。”“兮,语所稽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注解道:“‘已、矣’叠韵,‘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1]又“‘乎、余’叠韵,意不尽,故言‘乎’以永之。”[2]又“锴云:‘哉为间隔之词’,按:如锴说,则必句中乃言‘言之间’,岂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断句,凡两者之间曰‘间’,一者之竟亦曰‘间’,一之竟即两之际也,言之间歇多用‘哉’。”[3]又“‘兮、稽’叠韵,稽部曰:‘留,止也。’语于此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4]由此可知,许慎对语气词的理解大致有两点:①语气词是用来煞句的,即“语已词”;②语气词能传达言者之意,即如“语之余”“语所稽”等。许慎对语气词的分析反映了汉代学者对语气词的认识水平。惜乎许慎对语气词的语气义论述过于简单,这似乎也影响了后代学者;或者说,后代学者更多关注的是语气词的煞句功能。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将语助分为三类:“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首唱;‘之’‘而’‘于’‘以’者,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发端之首唱”大致对应于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句首发语词;“札句之旧体”对应于介词、连词;“送末之常科”对应于语气词。《马氏文通》对刘勰的这一段话有一个解释:“送末者,即结煞实字与句读之谓也。故古人谓助字为语已之辞,所以别于连字为句端之辞也。”[5]又如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焉,若送句及助词,当音矣愆反。”(《音辞》)又“邪者,未定之词。”(《音辞》)又“也,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书证》)汉代以来的学者多将语气词称为“语已词”,但是“语已词”这一术语并没有沿用下来,这一方面反映了经学家们在注释文句时训释术语的不够科学精确,故而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煞句并不是语气词的唯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