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出现了语气词“摩(磨、无)”“後”“好”“着(著)”“在”“里”等,“摩(无)”并占据了核心语气词地位。与此同时,上一时期的核心语气词“耶”退居次核心语气词地位。
2.产生于上一时期的语气词“看”“时”有一定发展,数量有所增加。
3.几个文言语气词虽然在这一时期还有用例,但是明显在萎缩。比如“夫”,只有7例,且都是“悲夫”,充分表明“夫”的使用只是一些文人的偶尔为之,已经完全退出口语。“为”在上一时期用例就很少,这一时期的3例也是在文言色彩较浓的典籍中。其他如“耶”“乎”“与”等更多的不是用于疑问句中,而是用于感叹句、反诘句,这也是功能萎缩的一个标志,而在上一时期“耶”还主要使用于是非问句,这反映出疑问语气词系统的新陈代谢。
4.从语气词的种类看,这一时期比上两个时期都要多,都要丰富,这也表明唐五代是新语气词产生的高峰期。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使用的语气词,大多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或者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后来经历了音变或形变)。而从文言中传承来的语气词除了“也”较活跃,功能有所扩展之外,其他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衰减、萎缩之势。如“夫”“为”“尔”等,虽然还有用例,不过大多只是一些文人的偶尔为之,而在口语中已经绝迹,因而往往残留在一些文言色彩较浓厚的文献中。唐五代为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交替期,从语气词的使用上也可见一斑。
5.从系统的角度看,陈述句中“也”逐渐侵入“矣”的使用领域,是非问句中“摩(无)”在迅速取代“耶”,感叹句、祈使句中“哉”用例在减少,出现了表祈使的语气词“好”和“着”等。这表明整个语气词系统与上一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新出现的语气词用例虽然都不是很多,但是它们往往是在对旧质的取代基础上开始的,因而对系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