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任何一个时点上的所有语气词聚合就构成一个语气词系统和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陈述语气词系统、疑问语气词系统、感叹语气词系统、祈使语气词系统等。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语气词大系统,就是各子系统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一)语气词系统体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虽然自先秦以来,语气词就在不断地衍生与演变,但是从前面对战国末汉初、南北朝、晚唐五代三个时段语气词系统的考察可以发现,语气词系统体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的稳定性表现在:① 虽然单个语气词处在不断地变动中,但是那些核心语气词一直比较稳定,这种稳定一方面指使用频率的稳定;另一方面指语气义的稳定。核心语气词的相对稳定保证了语气词系统的相对稳定。② 语气词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中,陈述语气词系统、感叹语气词系统、疑问语气词系统三个子系统自先秦以来就存在,且内部成员都没有很大变化(只是疑问语气词系统中“无”体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祈使语气词系统是唐代才出现的,内部成员主要有“好”“着”等,但使用频率都不是很高。
因而从语气范畴的角度来说,陈述语气词系统、疑问语气词系统、感叹语气词系统三个子系统是比较稳定的,而祈使语气词系统就显得不够稳定。说祈使语气词系统不够稳定,一方面源于它出现的时间晚;另一方面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都没有一个专门的语气词用于祈使(“好”“着”等现在主要存在于一些方言中)。
(二)语体变迁导致语气词系统的变化
语体不同,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这是一个显然的规律。而语体差异又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文言和白话、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另一个是更细微的语体(文体)划分,如对话体、叙述体、文艺语言、科学语言等。关于后者,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讨论(有关分析可以参阅张伯江[3]、裘燮君[4]),也曾经对先秦不同文体文献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过考察。不过我们认为,虽然不同语体(或文体)之间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不一,但是这些并不会对语气词系统造成很大影响。比如某一语体(文体)中较少使用语气词,并不等于这一时期语气词就较少使用,只是表明语气词在不同语体文献中的分布和使用频率有差异而已。何况很多文献中,各种语体风格的语言交杂,很难准确将它们一一区分开来,即无法达到细微化和精确化。我们对语气词系统的考察是建立在多文献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我们讨论语体对语气词系统的影响时,不太关注不同语体文献中语气词的使用差异,考察的主要是文言至白话的变迁对语气词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