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第三节 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

字体:16+-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是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文艺理论主张和多方面的创作实践,使他成为当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生平与创作

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的贝尚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拥护波旁王朝,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对年轻的雨果影响很大,使雨果早年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点都具有保守的倾向。19世纪20年代中期,由于当局统治者愈加反动,加之法国自由主义思潮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有了转变,他脱离了保王党立场,站到了进步阵营中。1830年七月革命的风暴推翻了波旁王朝,雨果以欢迎的态度,在创作中对七月革命热情赞颂,但七月革命后的现实,又使他感到失望,因而在政治上采取了与现实妥协的态度。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45年,当局授予他“法兰西世卿”的称号。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之前,雨果一直在君主立宪制和共和政体之间摇摆。

1848年的二月革命,对雨果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已不再徘徊于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而成了民主派的领袖。

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雨果坚决站在共和派一边,参加了反政变的斗争,失败后,他被迫流亡国外,长达19年之久。但他没有妥协,坚决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他以激昂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了巴黎人民反击普鲁士侵略者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自己的伟大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