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英、法等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德国、意大利则实现了统一而走向资本主义;北欧各国的资产阶级也先后参政;美国的资产阶级在南北战争中取得对南方奴隶制的决定性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蒸汽机、内燃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加快了社会机械化、都市化的进程,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最终转变为帝国主义,西方社会由此进入了一个以钢铁、蒸汽、电力、石油等为标志的工业化时代。
这也是一个新旧文化的转变时期。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都相继成熟起来,古典科学达到近乎完美的水平。进化、发展的观念代替了以往的自然机械观,细胞学说、能量转化、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促进了唯物论、辩证法的发展和传播。整体的、联系的观念代替了单一的、僵化的思想,“一种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揭示事物的深层结构方式,并且用事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思潮,逐渐在各门学科中兴起”[1]。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空前繁荣。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宣传新的乌托邦思想。注重整体、体系庞大的德国古典哲学继续产生影响。试图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长的孔德实证主义更新了人们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影响深远。反传统、重直觉与非理性、强调本能、关注潜意识的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19世纪末也开始产生影响,理性文化传统受到冲击,人们的宗教观念日益淡漠,精神信仰出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