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于自然主义文学风行之际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并诉诸创作实践,开拓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生平与创作
夏目漱石(1867—1916)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江户(明治维新后易名东京)一个望族家庭,童年作为养子在别人家里度过,直到读东京大学预科时才恢复户籍。他自幼深受汉学熏陶,曾“熟读唐宋诗词数千首”,读高中时写过纪行体汉诗文集《木屑录》(1889)并有志于“以文立身”。《木屑录》以“漱石顽夫”署名,而后来用于创作的正式笔名“漱石”则出自汉籍《世说新语》中的“漱石枕流”之说。大学毕业后,他在熊本中学任职时曾参加正冈子规倡导的俳句革新运动。1900年,被选派作为日本首批官费留学生赴英国深造,攻读英国文学,进行文学理论和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后来编为《文学论》(1907)和《文学评论》(1909)两部论著。其中,《文学评论》主要评介英国诗歌;《文学论》则从日本文学本位出发,运用坚实的学养积累对国学、汉籍和欧洲的名著在比较的视域内进行精当的研究。在英国期间,他在生活上陷于经济拮据,又因无法适应英国人的“高傲”派头而精神自闭,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终于在1902年年底结束留学踏上了归途。1903年回国担任教职,同时出任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和东京大学两校教职担任英语讲师。教课之余,他于1905年发表处女作《我是猫》,日本文坛为之轰动,夏目漱石一举成为知名作家。处女作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紧接着他又连续发表《哥儿》《旅宿》等一系列作品,以后他创作日丰,作品思想及艺术水准亦不断提高,先后推出前、后三部曲等多部力作,显示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走上了专业作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