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雪泥鸿爪:乐坛众生相

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侧记

字体:16+-

演出进行到了节目单上的最后一首。

普拉松小跑出场,在观众潮涌般的掌声中致敬,随后一扭头,指挥棒示意,小鼓击出了印象中最具**力和**感的节奏。熟悉的主题在铜管中出现,按不同声部依次行进。先是长笛和单簧管,接着是大管和小单簧管,到长号,进弦乐,然后是合奏。

拉威尔最为人熟知的《波莱罗舞曲》作于1928年,原来是芭蕾舞配乐,但其怪诞的主题发展方式和华丽的配器注定这首乐曲必将脱离舞蹈,独立成为交响音乐中的一枝独秀。拉威尔本人曾经就这首曲子发表过如下的阐述:“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始终如一,而用小鼓节奏接连不断地给予强调。一个因素的多样变化促成了管弦乐队的加强。我最希望的是,这首乐曲不要受到人们的误解。他只是在一个非常特殊和有限的范围内的一种实验。”

在拉威尔这首《波莱罗舞曲》中,最突出的首先是它的节奏:这是两小节的一个固定节奏型,后一小节只是前一小节的变体。这就是贯穿整首长达十四分钟乐曲的富有特点的节奏型,后来被称为“纠缠不清的节奏(l’obsession d’unrhythm)”。然而普拉松棒下的图卢兹的演绎却丝毫不含糊。小鼓的开场清晰可闻,长笛和单簧管的主题悠扬深远,拨弦整齐划一。音乐立刻勾起我脑中的联想——在一个肮脏的西班牙小酒馆里,一个风情万种的茨冈女郎在桌上跳舞,四周的男人们立刻被她吸引,窃窃私语地贪婪地看着她迷人的舞姿。小鼓的简单重复的节奏有一种不安分,或者说是危险的因素在其中,富有预示性,又为单一旋律的音乐注入难以抗拒的动力和冲劲。

乐曲在管乐声部中进行。长号独特的滑音令人浮想联翩。图卢兹长号的滑音似乎还不够味,略显干涩。然而其后进入的弦乐部——先是第一小提琴,然后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一下子使音乐变得蔚为壮观。小鼓由一门加为两门,固定音型更为突出。原本蜷缩在座位里的人们此时纷纷探出头来,似乎闻到了一丝硝烟味,等待着不安的征兆。铜管重新主宰音乐,在这不间断的反复中,由于配器的作用,笔法、力度和色彩都在随时更新,焕发着万花筒般变化万端的夺目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