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个戴军用耳机的孩子。作为一名秘密的聆听者,当年,和我的那些诗人朋友们躲在荒芜的被关闭的工厂屋舍里,用最低的音量来收听短波电台里的古典音乐节目,我用一本俄文版的叶赛宁诗歌选集来交换听短波电台里古典音乐的“入场券”。在那个铁幕般的年代里,有几个少年能读懂俄文版的诗歌呢?灰蓝色的叶赛宁诗集封面,如同受惊的海鸥和白桦林幽深的眼睛一样的俄文单词。那些我们的世纪发不出来的音,就是诗歌,就是缪斯女生的被禁止的低语,从短波电台里嘈杂的干扰声里照亮我们的白夜。我们交换着秘密的书籍,比如手抄本的没有书名和作者的小说、巴黎公社味道的诗句;交换着我们的父辈手里珍藏着的或者来路不明的东欧黑胶唱片,作为聆听短波电台的背景活动。那个时候我连贝多芬是谁都还不知道。1975年,我多大了?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戴着军用耳机,在姐姐们的家里收听国外电台里播送的拉赫玛尼诺夫。我被第二乐章给迷住了。虽然干扰噪声太大了听一会儿耳朵就会受不了,但是多年以后我用高保真的音响设备来重听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回当年有着浓厚干扰声的拉赫玛尼诺夫的诗意和迷人的如同被洗净了的俄罗斯原野的浩渺的优美了。记得当年我的穿着军装的姐姐们总是让我代替她们来“监听”国外电台里的夜间古典音乐节目,面对不胜其烦的强大的干扰声,我的姐姐们将之形容为“空袭警报”。是的,我的勇敢如女神的姐姐们带领我这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去领略俄罗斯音乐那有着空袭警报般的美的田野和白桦林、河流、太阳般神秘的东正教教堂穹顶。多年后,在看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伯廖夫》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姐姐们,她们现在在哪里?当年她们穿着军装,有着俄罗斯的“空袭警报”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