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导论

第五节 综合艺术02

字体:16+-

三、电影艺术

1895年12月28日晚上,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俩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大厅,用自制的“活动电影机”[14]公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12部短片《火车进站》(图3-23)、《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这一天也就此被人们确定为(无声)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1911年,意大利人乔托·卡努杜发表著名论著《第七艺术宣言》,首次将电影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提并论,认为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之后的第七种艺术。“电影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同时也和‘不动的艺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韵律艺术’有关。”[15]

图3-23 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剧照)

电影艺术的丰富信息包括审美特征,基本可以从上段话的描述中概括得出:

(一)电影首先是“技术的艺术”

作为艺术家族中的小弟弟,电影无疑是现代技术文明的结晶。如从电影起源的角度看,没有19世纪诞生的摄影术和“活动照相”技术,电影的诞生将会是不可思议的。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据此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并发明了“诡盘”:在一个固定于中心轴的视盘上绘制一系列图案,转动视盘的时候图案就会连成运动的图像。1872—1878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美国旧金山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终于拍下了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并在幻灯上放映成功。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继发明电影留影机后,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再次推出了被中国人称为“西洋镜”的“电影视镜”。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机”,正是站在诸多前辈尤其是爱迪生的肩膀上才最终实现的。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的审美与艺术观念势必不断更新,量(技术)终于变成了质(艺术)。事实上,从“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到“魔术大师”梅里爱再到“剪辑天才”格里菲斯,在一代代电影人为电影这位“机械女神”注入艺术生机的同时,电影史呈现出的也是一部电影技术运用的历史。无论是拍摄、制作还是宣传、放映,电影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媒介的支撑。应该说,正是电影技术的不断开拓赋予了电影以新意,兼之电影人诗意化的自由架控与升华,终于使作为艺术的电影从可能变成现实。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常将“电影”与“电影艺术”相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