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导论

第一节 起源发生学的追问

字体:16+-

对艺术的本源根性的追问和考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本质主义式的,即从共性、特质的角度切入,透过艺术史的现象看本质,继而厘定艺术的某种根性,我们将在第二节中具体来说。另外一种就是起源发生学的,其或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或以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的艺术作为参照,再或者借鉴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方法来给以推测[1],总之是希望通过还原艺术在它的历史形成之初的本貌,由此确认艺术的自身规定性。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在本源论的意义上,“艺术的起源”问题并不是问艺术在时间上产生于何时,而是问艺术在什么情形、什么条件下方成其为艺术,艺术发端于什么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它才成为真正的艺术。换句话说,追问艺术的起源,就是要寻找艺术的本性源于何处,而作为规定艺术本性的理念条件,其乃是艺术存在的理由、发展的源泉和绵延不绝的力量,它使艺术百看不厌,永葆青春,永远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2]

综观中西艺术史,人们对艺术的起源发生的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摹仿说

摹仿说(又作模仿说)是诸多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中最古老的说法,它的基本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

在西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明确指出,“艺术摹仿自然”。另一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认为,人类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都是野兽的学生,向动物学习,取法于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4]。在这之后,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摹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艺术,不管它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这是艺术的根性;至于不同的艺术样式表现出差别,那不过仅仅是摹仿所用的媒介、手段或方式不同罢了,就像画家、书法家、雕刻家用色彩和线条摹仿,而诗人、歌唱家、戏剧演员则是用他们的声音来摹仿。那么,人类为什么要摹仿动物、摹仿自然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因为人能在摹仿的过程中得到“快感”,“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5]。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后来为达·芬奇、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所承续,成为西方两千余年在艺术问题上的金科玉律,直至18世纪才开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