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关注的是四要素中的“艺术家”要素。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与创造者,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艺术创造,当然也就没有了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因此,探讨艺术家实际上也就是探讨艺术活动系统的逻辑起点问题,意义与价值重大。
综观中西艺术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有许多被人们称之为“天才”的艺术家,他们凭借超人的才思和敏锐的艺术感觉,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中国唐代大诗人骆宾王和王勃:前者在7岁时便能吟咏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的佳句,所赋形象惟妙惟肖,意境则清丽而曼妙;王勃作《滕王阁序》时亦不过是一个“童子”,然而那一句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一直被后世奉为对仗工整、意境绵远的典范。在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享有“乐圣”美誉的贝多芬,8岁就已以突出的演奏才能享誉乐坛。富有“音乐神童”之称的奥地利音乐巨擘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时就创作出歌剧,13岁便担任了大主教的宫廷乐师。“旋律源源不绝地从他的头脑中流出,犹如光从太阳中流出一样。”据说有一次宫廷演出,人们为了测试他的天才,用布将琴键蒙住,结果莫扎特还是能毫厘不差地弹出技术繁复的曲子,这使得在场的人惊叹不已。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相对于先天的天才或才气,艺术创作似乎更需要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在艺术史上,更多的艺术家毕其一生于辛勤的耕耘,他们是凭借踏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才攀登上艺术的高峰的。例如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过的是“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生活,而他对作品的处理则更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自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脂砚斋评点本)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天资并不好,他的姑妈曾给他“语不出众,貌不惊人”评价,然而梅兰芳却没有因此而气馁,以后天的勤学苦练弥补了先天的不足,终于成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在西方,巴尔扎克不能算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他却极为勤奋,一生创作了多达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马克思、恩格斯曾盛赞这部结集为《人间喜剧》并计划写136部小说(后因作家的逝世而未能实现)的作品是“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称作家本人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同时认为从他创作的作品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无独有偶,契诃夫成为戏剧名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也是靠勤奋才得来的,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给各种小报写了一千多篇小说及剧本,正是在这种辛劳的谋生过程中,契诃夫才逐步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技巧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