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戏剧卷

千禧年后的主流——时代的记录

字体:16+-

英尼斯[117]

■导读

戏剧衰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此现象的进程和性质有不同的界定。当事实的或观念的中心逐渐失去统摄力量的时候,戏剧在其传统的前沿阵地上便失去冲击力和感召力,出现支流分散、各寻出路的局面。我们在荒诞戏剧或先锋戏剧蜂拥而起的年代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形。

2001年,《中国戏剧》杂志刊登了一系列探讨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的论文,主题涉及政治化、内向化、戏剧语言的物化、祭式的还原、怪诞风格的复兴、东方的影响六个方面。还有的一些研究者则试图追随主流衰落之后的湍流,从纷繁的局面中为我们抓起一个又一个标签,如新历史戏剧、生活戏剧、情感戏剧、实验戏剧、生态戏剧等。尽管情况不明朗,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有可能正是生机所在。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主流还没有形成。这就是为什么克里斯托弗·英尼斯要在这篇带有预测性质的论文的标题后面打上问号。他所推荐的是文献记录戏剧,其表述方式在很大一部分上是逐句引述相关现实人物的原话,以陌生化的手法把观众的目光从舞台引向现实。

英尼斯在论文摘要中使用了富有多解性和刺激想象力的表述,turn to documentary theatre如果译为“文献记录戏剧的转向”,就有一切随之转的意思。其实这里的“turn”说白了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思,还有其他多个种类和派别正在等着或已经上场了呢。不过,既然这个门派据说如今正在兴头上,我们还应保持一定耐心,看看它的表现和成绩。

在这个文献记录戏剧的新局面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几位老将:戴维·黑尔、汤姆·斯托帕德、马克思·斯塔福德·克拉克和罗宾·索恩斯。作者在介绍的时候少不了要以每个人的创作史为铺垫,说明其中反映了“现代英国戏剧的连续性”。早在1975年,黑尔和斯塔福德就把《翻身》搬上了舞台,以农村生活再现中国人翻身得解放的历史过程。该剧在欧美有一定影响,可以看做当前的文献记录戏剧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