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人人可为批评家,可是实际并非如此。真正做一位批评家,尤其是一位学术型批评家,需要相当的素养,王尔德甚至认为“批评要求比创造高得多的教养”[31]。
1.兴辞批评的主体
兴辞批评的主体,指的就是批评家。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批评家?一位批评家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界定与分析。
第一,敏锐的感悟力。和艺术创造一样,批评家也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因为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一个麻木冷漠的人是无法进入艺术作品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如此描绘自然物色动人情志的状态。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32]
刘勰启示我们,一个艺术家要如此,一个批评家也应该如此——如此的敏感。敏感应该是一种批评的“气质”——“批评家首先要具备气质——一种对美和美留给我们的各种印象的高度敏感的气质”[33]。
第二,精确的判断力。艺术批评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批评者不仅仅会描述艺术现象、分析艺术问题、解释艺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有美学上的判断力。批评家的这种判断力,不是凭空生出,而是日常训练的结果。鲁迅先生评司马迁《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可谓一锤定音,几近不易之论。鲁迅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丰富的艺术经验、深刻的人生体验、开阔的批评胸怀和敏锐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