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夹在《悲怆》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两大作品之间,《悲怆》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自不必多说;老柴将“第四”称为“我们的交响乐”,“我们”是指老柴、梅克夫人,可见其用心程度。老柴写完“第五”后颇不满意,认为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若干过度夸张了的色彩,若干虚无或勉强,剩下来的只有重复和模仿我自己”。尽管柴科夫斯基自己不看好《第五交响曲》,乐迷们对它却喜爱有加,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柴五”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听过的一首交响乐,可称之为“我们的国歌”(出处为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斯万和奥戴特的故事),2010年杭州爱乐乐团来温州演出,我带她们听了林大叶指挥的《第五交响曲》。后来购买了捷杰耶夫指挥的维也纳爱乐版本,唱片为1998年萨尔茨堡现场录音,末了听到观众席上的欢呼声,可见当时的气氛。第四乐章有一段爆棚的音响,我时常带着马勒《第五交响曲》和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到朋友家去试音响,“马五”第一乐章小号开奏气场非凡,“柴五”第四乐章大乐队齐奏收尾动态十足,成为检测音箱的试金石,屡试不爽。捷杰耶夫是演绎老柴作品的高手:粗砺、彪悍精准,成为众乐迷津津乐道的俄式典范,其实不然,今年初我听了他上海大剧院版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浓郁之下倒有一种亲和力,也许是走向近花甲的捷杰耶夫风格的变化。切利比达克的《第五交响曲》我曾从网络下载到电脑里,再接到音箱上,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网络音乐经压缩后失真不少;二是四个乐章被切成了四段,每听完一章需重新点击下一乐章音乐的连续性被打破。今年是切利比达克诞辰一百周年EMI公司推出了切利比达克指挥的11碟简易版《法国和俄罗斯音乐》,其中柴科夫斯基作品有四部: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和《胡桃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