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乐会见:聆听古典

我因为他的“冷”与“绝”喜欢上了

字体:16+-

西蒙·拉特尔爵士率领柏林爱乐乐团11月份来北京演奏马勒和布鲁克纳,分别为他们的代表作《第九交响曲》。上海大剧院也宣布柏林爱乐将来沪访问,演出曲目一日为“布九”,另一日为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音乐会,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演奏“马九”。4月底大剧院开始发售音乐会门票,我在第一时间买到了一张观众席正厅(Stalls)座位,票价不菲,为历年来音乐会最高,但为了“三名主义”:名曲(布鲁克纳“第九”)、名团(柏林爱乐)和名指挥(拉特尔),也觉得值了。

六年前拉特尔曾率柏林爱乐来沪访问,是自20世纪80年代卡拉扬率团首次访问中国以来刮起的又一阵“柏林旋风”。音乐会曲目涵盖了柏辽兹、拉威尔、海顿、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六年后的曲目更纯粹,“马九”和“布九”,他们分别来自古典音乐后期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而且这两首作品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言及了死亡主题只有三个乐章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与他前面的八大交响曲很不一样,与马勒的九大交响曲也很不一样,马勒交响曲里越是表现歇斯底里的东西越是好听,而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以他的冷面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因为他的“冷与“绝”喜欢上了他。布鲁克纳表现得异常冷静,情绪抑制得住,他乐曲里很多如云状的簌簌声莫名其妙,往往积蓄了数十多分钟才发力,一发而不可收拾,以他最崇拜的瓦格纳大号冲到底,沐浴在狂喜之诗里。同为《第九交响曲》,马勒在最后一乐章里以无限留恋的方式告别了人世布鲁克纳在《第九交响曲》里则开辟了开阔的大教堂式的意境,像他的每一部交响曲一样,一方面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一方面对死亡病态的好奇心在心底投下了阴影他唯有躲到大教堂里才能获得自信和超凡的写作智慧,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贯穿其交响乐的“布鲁克纳颤音”是作曲家与上帝的对话形式,中世纪味道的灵光在穿越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听来仍带来震撼。